舞獅音樂,醒獅鼓樂

臺灣的雜技團體,以舞獅為最大宗,概分為臺灣獅、廣東獅、北京獅。細分則臺灣獅可分為開口獅、閉口獅、客家獅、金獅陣、龍鳳獅…等。廣東獅又叫醒獅,近年因國際比賽的關係,率皆以「南獅」稱呼。北京獅在臺灣早期僅見於特技團中,近年則以「北獅」名訂定國際比賽規則,屢見於「龍獅運動」比賽中。
臺灣舞獅團體絕大多數的演出,都是以鑼、鼓、鈸為主的「鑼鼓樂形態」呈現。鼓是演出伴奏時的指揮,大部分為枇杷狀的「粗腰桶型大鼓」。中南部有些獅團則使用「桶仔鼓」,金獅陣則都使用「宋江鼓」。醒獅是使用醒獅鼓,僅單面蒙皮。北獅則另用京鼓。近年的龍獅比賽,南獅、北獅、競技龍已有漸用音樂帶的趨勢。

  舞獅鑼鼓樂伴奏的內容,多由「簡單的節奏」、「分散的鑼鼓點子」、「成套的鑼鼓段」所組成。由於舞獅大部分是以「武術性」為主的表演方式,故音樂本身的節奏常具有強烈的變化性,加上鑼鼓手在演奏的過程中,又常有局部的即興與變奏、加花等演奏手法,所以各團有各團的鑼鼓樂伴奏法,除非同師承,因此本欄所選列鑼鼓樂伴奏僅供參考。

  舞龍的音樂也是鑼、鼓、鈸的伴奏方式,鼓也是其中的指揮。近年因市場的需求,甚多醒獅團兼舞技術龍(九節龍),鼓也改用醒獅鼓,故團名都改成「龍獅團」,現已成臺灣舞龍舞獅的大宗。

  宋江陣使用的鼓是小而圓、單面皮,方便背於胸前打擊的「宋江鼓」,以西港、內門地區最多,但仍有大部分使用「粗腰桶型大鼓」,打擊伴奏也是各成一家,或互相模仿。

  高蹺陣、鬥牛陣也都引用宋江陣的伴奏樂器,方便行進中伴奏。跳鼓陣沒有伴奏樂器,以演者所揹的鼓與所持的鑼為動作的節奏。

  八家將與什家將的樂器伴奏是八角鼓或手鑼,也有使用大鼓的,但佳里、西港地區的八家將大部分選用與宋江陣相同的鑼鼓樂伴奏樂器。官將首則以響鑼在前引導開道,八將團則沒有樂器伴奏。

  車鼓與牛犁的音樂伴奏,通常稱為「後場人員」,因時、因人、因地而有所不同,通常以南管系統的四人組或五人組最普遍。四人的組合使用的樂器有笛子、月琴、小椰胡、大廣弦,近年有以三弦替代月琴之勢。四人以上的組合,使用樂器有笛子、月琴、小椰胡、大廣弦、三弦等。甚多職業團體,因後場難覓,都以錄製的音樂帶來伴奏,也可節省成本。

  特技性雜技及民俗體育類的扯鈴、跳繩、踢毽….等,則沒有伴奏樂器,各選擇適當的音樂來配合動作,增強演出的氣氛與視聽效果。

  主要分布於高雄內門的七響陣,後場伴奏由橫笛、月琴、殼仔弦、大廣弦四種樂器(稱「正四管」或「上四管」)配合小鐘、竹板、響筒,共七種樂器及伴唱人員組成。

台灣獅配樂

台灣獅鼓譜,鼓鑼鈸音取進似字,僅供對舞獅有興趣者參考,請實際請教有舞獅經驗者,依實際舞獅時增減。

一、走路鼓:(進場) 鼓 :咚咚咚,咚咚咚,咚咚咚咚咚咚咚。(三、三、七) 鈸 :戚戚戚,戚戚戚,戚戚戚戚戚戚戚。 小鑼:關關關,關關關,關關關關關關關。 大鑼: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關。

二、行三禮:戰鼓三通,咚-咚-咚-咚,咚咚咚—咚,由慢而快,獅頭舉高時加一聲咚。

三、請金禮:四個六拍【咚咚叉(叉是鼓棒敲大鼓兩側),咚咚戚(戚是鼓棒前端輕壓大鼓息音)】。

四、敲四門:數個六拍,咚咚叉,咚咚戚,反覆敲打至獅頭轉回原位。

五、踩七星:1.七個六拍,咚咚叉,咚咚戚。2.一個戰鼓(獅子退回原位)。

六、踏八卦:連續十個六拍,咚咚叉,咚咚戚(含獅子歸回原位之姿勢)。

七、咬腳:1.舞動獅頭準備咬腳,六個三拍,咚咚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。2.咬腳,七個一拍半,咚-戚,咚-戚,咚-戚,咚-戚,咚-戚,咚-戚,咚-戚,咚(多半音獅頭望正前方)。3.換邊,一個戰鼓。4.咬腳,七個一拍半,咚-戚,咚-戚,咚-戚,咚-戚,咚-戚,咚-戚,咚-戚,咚(多半音)。5.回正,一個戰鼓。

八、咬蝨:1.六個三拍,咚咚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。2.咬蝨三次戰鼓。3.轉身一個六拍,咚咚叉,咚咚戚。4. 咬蝨三次戰鼓。5.轉身一個六拍,咚咚叉,咚咚戚。

九、睡獅:1.六個三拍,咚咚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。2.八個一拍,咚-咚-咚-咚-咚-咚-咚-咚。3.七個一拍,咚-咚-咚-咚-咚-咚-咚。4.獅子打盹,咚咚咚-咚咚咚咚-咚咚咚咚咚咚-咚。咚咚-咚咚-咚咚-咚咚-咚咚-咚咚-咚咚-咚咚-咚咚咚咚咚咚咚咚-咚。咚咚-咚咚-咚咚-咚咚-咚咚-咚咚-咚咚-咚咚-咚咚咚咚咚咚咚-咚。

十、翻獅:1.六個三拍,咚咚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。2.翻獅,五個戰鼓。

十一、過橋:1.獅子前進至橋頭,二至三個六拍,咚咚叉,咚咚戚。2.聞橋頭前石獅子,先右邊,再左邊,十二個息鼓,戚.戚.戚.戚.戚—戚。3.戰鼓後退。4.獅子第二次前進至橋頭,二至三個六拍,咚咚叉,咚咚戚。5.六個息鼓,試三下,三個一拍半,咚-戚.咚-戚.咚-戚。6.戰鼓後退。7.回橋邊,二至三個六拍,咚咚叉,咚咚戚。8.戰鼓上橋。9.試水深度,三個一拍半,咚-戚.咚-戚.咚-戚。10.喝水十個息鼓,戚.戚.戚.戚.戚—戚。11.戰鼓跳下。12.息鼓回謝,戚.戚.戚.戚.戚—戚。

十二、咬水果:1.八個三拍,咚咚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。2.一個戰鼓,後退。3.前進,八個三拍,咚咚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。4.一個戰鼓,後退。5.八個三拍,咚咚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。6.試探性咬水果,十四聲息鼓,戚.戚.戚.戚.戚—戚,一個戰鼓。7.八個三拍,咚咚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,咚咚戚。8.咬水果,將鬍鬚蓋住水果用十五聲息鼓,戚.戚.戚.戚.戚—戚(將水果吃完,並將果皮從嘴巴向外吐出。),一個戰鼓退回原位。

十三、殺獅:殺獅的動作技藝是要配合另一手持關刀之人的動作,因此鼓、鑼、鈸的打法是以請金禮、七星、行三禮之動作配合,但唯一要注意的是當大刀要坎獅子的頭或腳時,一定要以戰鼓來指示後退或是雙腳跳起。

十四、桌上桌下功夫:1.先探桌子是否穩固,正面、右面、左面各試三下,動作與過橋5同。六個息鼓,試三下,三個一拍半,咚-戚.咚-戚.咚-戚。2.回原位用戰鼓跳上桌。3. 鼓聲要配合舞獅者桌上之各項動作(可結合桌上探井)。4.戰鼓跳下。

十五、桌上探井:1.腳試井邊穩固性一下,獅頭朝井探一下,用息鼓。2.息鼓走井邊。3.戰鼓退回桌子中間。4.息鼓探井三次。5.戰鼓離井。

十六、獅切血:1.此洞和十二洞咬水果相差不遠,最大差別是獅切血的工具是臉盆一個、一把刀、一包紅染粉、一碗清水、一包紅包。2.其動作跟咬水果同,第三次要將刀咬起(要從獅嘴外咬進),留刀柄在獅嘴,刀鋒朝內,再將刀放回原位。3.刀置原位,將紅染粉放入碗內,使清水變紅。4.戰鼓退回原位。5.前進咬紅包,二至三個六拍,咚咚叉,咚咚戚。一次咬起紅包,息鼓,戚.戚.戚.戚.戚—戚。6. 戰鼓退回原位。

十七、搶金錢:此洞和十二洞咬水果亦是一樣,只不過將紅包咬到後,不必吐出來。

十八、咬青:此洞和十二洞咬水果亦是一樣,只不過是咬樹枝(葉),要將樹枝由獅嘴咬進裡面後,先將樹枝上的葉子剝落,將樹枝吐於獅嘴外。

十九、接禮:如殺獅一樣,要配合所舞的步法,但大部分是用行三禮、請金禮、七星為主。

二十、拜廟:此洞是比較複雜,一定要以廟的結構或任務、時間、人力的多寡來決定,但也是以前面十七洞功夫的鼓、鑼、鈸打法一樣。

台灣獅鼓譜後語:鑼鈸的敲打配合鼓聲,合聲即可。

廣東獅配樂

舞獅要舞的好,另一個重點就在於鼓、鑼、鈸的配合。舞獅的快、慢、輕、重及表情都需要鼓、鑼、鈸的配合(俗稱後場音樂或簡稱後場),尤其是鼓,舞獅者常說:鼓聲是舞獅當中的靈魂。 廣東獅鼓、鈸、鑼法介紹   鼓聲扮演所有舞獅過程當中的靈魂角色,若沒有鼓聲,舞獅的表演便毫無氣氛及意境,因此擊鼓者宛然是整個舞獅表演當中的指揮家,掌握全場節奏的快慢及氣勢的強弱,因此必須對鼓法的技術非常熟練,這就得靠平時不斷的練習 鼓棒 屬於較硬的材質:如杉木、檜木…等,長度約六吋至八吋。 其握法是以拇指及食指先握住鼓棒,並且不超過二分之一為原則,其餘手指再順勢握住鼓棒,且不宜太緊。 廣東獅鼓 最大的特色是單面鼓,內含鼓膽八個。 材質以較硬的牛皮為鼓面。 廣東獅鼓的打法種類及變化,要較其他獅種的鼓法來得多,基本上配合基本舞獅的動作,也可略分為幾個基本鼓法:三拜獅鼓、高獅鼓、低獅鼓、三拋獅鼓。 因此獅子舞什麼動作,就打什麼鼓音;相對的,獅子聽到什麼樣的鼓音,就舞什麼動作;獅與鼓之間就是如此配合的天衣無縫。 鈸 俗稱鈔(槽),使用兩副為原則,大小較台灣獅用的鈸為大,一般鈸面直徑約八到九吋。打法以雙手拿鈸互擊,初學時可利用雙手擊掌的方式來練習。 鑼 廣東獅鑼的鑼面大小直徑約九吋,材質為銅,敲法主要是配合鼓音。 鑼棒可與一般鼓棒通用或使用較長的專屬鑼棒,廣東獅鑼僅使一面敲擊。鑼棒的拿法與鼓棒握法相同,以便於靈活使用為原則。 舞獅的服裝 舞獅在服裝上並無多大的限制,只要整齊美觀大方的服裝都可以,當然要適合運動的服裝才可以。一般廣東獅的服裝,舞獅者著與獅身相搭配的獅褲,而後場則可著統一樣式的獅褲,以求整齊;鞋子則以功夫鞋為主。

舞龍舞獅教學,戰鼓擊鼓教學

我們提供學校,機關團體,公司行號,教學,有需要可以聯絡團長,我們有專業的師資教練。